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教学大纲 正文

音乐教学大纲

作者:时间:2018-07-17点击数: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16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为今后进行音乐表演及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 概述、音及音名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清音的分组。

1-1音及音高

1-2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1-3音的分组

1-4音域及音区

重点:了解音及音名。

难点:音名、唱名的区分

2章 音律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初步辨别三种律制及三种律制的差别和用途。准确判断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

2-1十二平均律

2-2五度相生律

2-3纯律

2-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2-5等音

重点:三种律制在音乐实际的应用。

难点: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3章 记谱法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区分五线谱的各种正确记法。

3-1 音符与休止符

3-2五线谱

3-3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3-4谱号

3-5变音记号

重点:了解各种记谱法的作用。

难点:准确记谱。

4章 记谱中的常用记号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常用记号及装饰音在音乐中的作用。

4-1 常用记号

4-2装饰音

重点:初步辨别各种装饰音。

难点:各种记号及装饰音在音乐实际中的应用。

5章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明了解音乐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

5-1速度的标记

5-2力度的标记

重点:辨别术语的意思

难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中的重要作用。

6章 乐谱的规范写法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规范写作线谱和简谱。

6-1线谱写作规范

6-2简谱写作规范

重点:规范写作线谱和简谱。

难点:规范写作线谱和简谱的要点。

7章 节奏、节拍、各种拍子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节奏、节拍以及各种拍子。

7-1 节奏、节奏型

7-2 重音、节拍、拍子、小节、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7-3单拍子

7-4复拍子

7-5混合拍子

7-6变换拍子、交错节拍、自由节拍

7-7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重点:各种拍子。

难点:各种拍子的区分。

8章 音值组合法

授课学时:6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8-1四分音符为一拍的音值组合法

8-2八分音符为一拍的音值组合法

重点:各种拍子、音值组合法。

难点:准确组合音值。

9章 音程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音程的度数与音数、了解音程的性质。

9-1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9-2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9-3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9-4单音程与复音程

9-5音程的转位

9-6等音程

重点:音程的构成和识别。

难点:较准确识别音程的性质。

10章 三和弦与七和弦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三和弦与七和弦、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10-1和弦

10-2三和弦

10-3七和弦

10-4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10-5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10-6等和弦

重点: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

难点: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11章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调式、音阶、调性。

11-1调、调式、调性

11-2升号调与降号调

11-3调的五度循环

重点:了解调及调式的特性。

难点:升降号调。

12章 大调式和小调式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大、小调式的特性。

12-1大调式

12-2小调式

12-3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12-4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

12-5关系大小调

12-6同主音大小调

重点:熟练掌握大、小调式的三种形式;大小调式的名称和标记。

难点: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的了解。

13章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以及表现特性。

13-1五声调式

13-2七声调式

13-3同主音调

13-4同宫系统各调

重点:了解各种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

难点:掌握五声调式、七声调式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特性。

14章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授课学时:1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14-1如何分辨各种调与调式

14-2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重点:了解调式的多样性。

难点: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15章 调式中的音程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调式中的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15-1调式中的音程

15-2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重点:了解调式中的音程。

难点: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16章 调式中的和弦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调式中的和弦及和弦的实际应用。

16-1调式中的和弦

16-2调式中的和弦的实际应用

重点:调式中的和弦类别

难点:调式中和弦的实际应用。

17章 调式变音与半音阶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调式变音以及半音阶的上、下行的写法。

17-1调式变音

17-2半音阶

重点:了解调式变音的名称。

难点:半音阶上行与下行的写法。

18章 转调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转调的意义和调的关系。

18-1转调的总概念

18-2转调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18-3转调的类别

18-4调的关系

重点:调的关系。

难点:转调的类别。

19章 移调及实际运用

授课学时:1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移调。

19-1移调的应用

19-2移调的方法

重点:介绍移调的方法,进行移调的练习。

难点:使学生了解移调的方法,把歌曲移调。

三、实验

1、 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记谱法

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2

乐谱的规范写法

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3

音值组合法

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4

音程

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5

三和弦与七和弦

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6

大调式和小调式

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7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

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8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9

移调及实际运用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

[序号1].[记谱法]:掌握记谱的基本规则。要求对于音符时值及节奏的书写准确。

[序号2].[乐谱的规范写法]:掌握乐谱的记写规则,要求规范的记写常规乐谱。

[序号3].[音值组合法]:掌握音值组合的原则。要求规范的组合音值。

[序号4].[音程]:熟悉各种音程。要求能够熟练构写各种音程及其转位。

[序号5].[三和弦与七和弦]:熟悉各种和弦。要求熟练构写各种和弦及其转位。

[序号6].[大调式和小调式]:熟悉各种大调式和小调式。要求能够写出指定的调式音阶。

[序号7].[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熟悉各种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要求能够写出指定的调式音阶。

[序号8].[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了解调式的多样性。要求能够判断音乐片段的所属调式。

[序号9].[移调及实际运用]:掌握移调的方法。要求能够快速移调。

3、考核方式

1)习题操作

2)考核方式

a.根据习题操作的水平确定成绩;

b.考核成绩以平时练习成绩为基础予以评分,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四、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64,其中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6。

内 容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

概述、音及音名

2

 

 

 

2

2

音律

2

 

 

 

2

3

记谱法

2

2

 

 

4

4

记谱中的常用记号

2

 

 

 

2

5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2

 

 

 

2

6

乐谱的规范写法

2

2

 

 

4

7

节奏、节拍、各种拍子

2

 

 

 

2

8

音值组合法

6

2

 

 

8

9

音程

4

2

 

 

6

10

三和弦与七和弦

4

2

 

 

6

11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

2

 

 

 

2

12

大调式和小调式

4

2

 

 

6

13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

4

2

 

 

6

14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1

1

 

 

2

15

调式中的音程

2

 

 

 

2

16

调式中的和弦

2

 

 

 

2

17

调式变音与半音音阶

2

 

 

 

2

18

转调

2

 

 

 

2

19

移调及实际运用

1

1

 

 

2

 

合计

48

16

 

 

64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材:李重光编 《基本乐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参考书:钱仁平、江海宁 编著 《基本乐理强化训练》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

六、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为笔试。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128 实验学时:96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

先修课程:无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音乐听音、记谱、视谱演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为今后进行音乐表演及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付诸实践。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 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无升降号的乐谱视唱,可以准确击打简易节奏。

1-1无升降号的乐谱视唱

1-2简易节奏练习

1-3无变化音的单音听辨、三度及四度音程听辨

1-4 2-4小节节奏记写及大调旋律记写

重点:通顺的自行视唱无升降号的单旋律乐谱,准确击打简易节奏。

难点:进行无升降号的乐谱视唱音高节奏的准确性。

2章 无调号大、小调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C大调及a小调乐谱视唱,可以准确击打常规节奏。

2-1 C大调及a自然小调、a和声小调、a旋律小调乐谱视唱

2-2常规节奏练习

2-3加入升G的单音听辨、五度及六度音程听辨

2-4 2-4小节节奏记写及大调旋律记写

重点:C大调、a小调乐谱视唱、准确击打常规节奏。

难点:变化音升G的音准

3章 一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一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附点、切分等节奏。

3-1一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

3-2击打附点、切分等节奏

3-3加入升F的单音听辨、二度、七度八度音程听辨、原位大、小三和弦听辨

3-4 4-6小节节奏记写及小调旋律记写

重点:一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切分等节奏。

难点:变化音升F的音准。

4章 一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一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

4-1一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

4-2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含三连音等特殊等分音节奏

4-3加入降B的单音听辨、音程综合听辨、原位增、减三和弦

4-4 4-6小节节奏记写及一个升号旋律记写

重点:一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

难点:变化音降B的音准。

5章 两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两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节奏。

5-1两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

5-2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含各种跨小节节奏

5-3加入升C的单音听辨、加入变化升G、F降B音程听辨、转位三和弦听辨

5-4 4-8小节节奏记写及一个降号旋律记写

重点:两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

难点:变化音的音准。

6章 两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两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节奏。

6-1两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

6-2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含弱起节奏

6-3加入降E的单音听辨、加入变化升G、F降B音程听辨、三和弦连接听辨

6-4 4-8小节节奏记写,3/8节拍记写,两个升号旋律记写

重点:两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

难点:变化音的音准。

7章 三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三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节奏。

7-1三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

7-2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6/8节拍记写

7-3加入各种变化音的单音听辨、音程听辨、三和弦综合听辨、原位七和弦模唱及听辨

7-4 4-8小节节奏记写及两个降号旋律记写

重点:三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各种节奏。

难点:变化音的音准。

8章 三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三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节奏。

8-1三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

8-2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复杂组合

8-3加入各种变化音的单音听辨、音程听辨、三和弦连接听辨,转位七和弦模唱及听辨

8-4 6-8小节节奏记写(含各种节拍)及两个升降号内旋律记写

重点:三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常规节奏的复杂组合。

难点:变化音的音准。

9章 较复杂的节奏节拍视唱与练耳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能够较通顺的进行三个升降号内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较复杂节奏节拍。

9-1三个升降号内各调式乐谱视唱

9-2较复杂的节奏节拍视唱

9-3加入各种变化音的单音听辨、音程听辨、七和弦综合听辨、含有七和弦的和弦连接

9-4 6-8小节节奏记写(含各种节拍)及两个升降号内旋律记写

9-5转调的基本知识

重点:三个升降号内各调式乐谱视唱、准确击打复杂节奏。

难点:复杂节奏、原位七和弦听辨。

三、实验

1、 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

12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2

无调号大、小调视唱与练耳

12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3

一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12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4

一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12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5

两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12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6

两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12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7

三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10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8

三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10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9

较复杂的节奏节拍视唱与练耳

4

基础类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

[序号1].[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无升降号的乐谱视唱、简易节奏练习、无变化音的单音听辨、三度及四度音程听辨、2-4小节节奏记写及大调旋律记写。要求能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2].[无调号大、小调视唱与练耳]:C大调及a小调乐谱视唱、常规节奏练习、加入升G的单音听辨、五度及六度音程听辨、2-4小节节奏记写及大调旋律记写。要求能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3].[一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进行一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附点、切分等节奏、音组模唱、单音听辨,音程模唱的训练,以及4-6小节节奏记写及旋律模唱。要求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4].[一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一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含三连音节奏、加入降B的单音听辨、音程综合听辨、原位增、减三和弦听辨、4-6小节节奏记写及一个升号旋律记写。要求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5].[两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两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含跨小节节奏、加入升C的单音听辨、加入变化升G、F降B音程听辨、转位三和弦听辨、4-8小节节奏记写及一个降号旋律记写。要求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6].[两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两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含弱起节奏、加入降E的单音听辨、加入变化升G、F降B音程听辨、三和弦综合听辨、4-8小节节奏记写,3/8节拍记写,两个升号旋律记写。要求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7].[三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三个升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组合,6/8节拍记写,加入各种变化音的单音听辨、音程听辨、三和弦综合听辨、原位七和弦模唱与听辨、4-8小节节奏记写及两个降号旋律记写。要求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8].[三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三个降号各调式乐谱视唱、击打各种常规节奏的复杂组合、加入各种变化音的单音听辨、音程听辨、三和弦连接听辨、七和弦转位模唱与听辨、6-8小节节奏及两个升降号内旋律记写。要求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序号9].[较复杂的节奏节拍视唱与练耳]:三个升降号内各调式乐谱视唱、较复杂的节奏节拍视唱、加入各种变化音的单音听辨、音程听辨、七和弦综合听辨、含有七和弦的和弦连接、6-8小节节奏记写两个升降号内旋律记写转调的基本知识。要求基本识别这些训练项目。

3、考核方式

1)练习视唱:将每次上课布置的视唱反复练习。

2)考核方式

a.根据抽唱视唱和即兴视唱的水平确定成绩;

b.考核成绩以平时练习成绩为基础予以评分,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四、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12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96。

内 容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

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

4

12

 

 

16

2

无调号大、小调视唱与练耳

4

12

 

 

16

3

一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4

12

 

 

16

4

一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4

12

 

 

16

5

两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4

12

 

 

16

6

两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4

12

 

 

16

7

三个升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2

10

 

 

12

8

三个降号各调式视唱与练耳

2

10

 

 

12

9

较复杂的节奏节拍视唱与练耳

4

4

 

 

8

 

合计

32

96

 

 

128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材:《单声部视唱教程(上册)》 上海音乐教育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年

参考书:《视唱练耳》许敬行孙虹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六、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分为笔试部分和口试部分。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72   实验学时:240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一至五年级学生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2、目的是通过五年严格系统的钢琴技术和音乐表现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钢琴演奏基本方法和技术;

3、按照不同需求,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切实的技术和音乐表现的训练。

二、 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学习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

1-1了解钢琴来源、发展简史、构造、形制等

1-2学习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法、初级练习曲及简单乐曲

重点:对钢琴演奏入门基本技法的掌握

难点:基本技法融于练习曲及乐曲中

2章:钢琴演奏中级阶段的学习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

2-1巩固钢琴演奏基本技法并熟练掌握

2-2学习初级练习曲及简单乐曲

重点:巩固熟练所学的技巧

难点:乐曲中除了注意技巧,应开始注意乐曲的音乐性

3章:钢琴演奏中高级阶段的学习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

3-1熟练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法

3-2学习中级练习曲

重点:对练习曲、乐曲的掌握,重视练习曲的联系

难点:综合运用各类技法,演奏乐曲时能够有音乐表现力

4章: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

4-1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相应的技巧练习曲

4-2继续学习中级阶段乐曲

4-1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分配高级练习曲

4-2学习高级乐曲

4-3熟练高级乐曲

4-2指导学生舞台表演

重点:高级乐曲学习及掌握

难点:能在舞台上完整,放松的完成作品演奏

三、 实验

1、 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1

2

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综合性

1

3

钢琴演奏中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1

4

钢琴演奏中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综合性

1

5

钢琴演奏中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1

6

钢琴演奏中高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综合性

1

7

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1

8

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

28

基础类

必修

综合性

1

9

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

16

基础类

必修

综合性

1

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

[序号1][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学习]:对钢琴演奏入门基本技法的掌握,基本技法融于练习曲及乐曲中。

[序号2][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学习]:对钢琴演奏入门基本技法的掌握,基本技法融于练习曲及乐曲中。

[序号3][钢琴演奏中级阶段的学习]:巩固熟练所学的技巧,乐曲中除了注意技巧,应开始注意乐曲的音乐性。

[序号4][钢琴演奏中级阶段的学习]:巩固熟练所学的技巧,乐曲中除了注意技巧,应开始注意乐曲的音乐性。

[序号5][钢琴演奏中高级阶段的学习]:对练习曲、乐曲的掌握,重视练习曲的联系,综合运用各类技法,演奏乐曲时能够有音乐表现力。

[序号6][钢琴演奏中高级阶段的学习]:对练习曲、乐曲的掌握,重视练习曲的联系,综合运用各类技法,演奏乐曲时能够有音乐表现力。

[序号7][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高级乐曲学习及掌握,能在舞台上完整,放松的完成作品演奏。

[序号8][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高级乐曲学习及掌握,能在舞台上完整,放松的完成作品演奏。

[序号9][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高级乐曲学习及掌握,能在舞台上完整,放松的完成作品演奏。

3、考核方式

1)乐曲演奏

2)考核方式

a.乐曲展示;

b.考核成绩以乐曲演奏水平为基础予以评分,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四、 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272,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240。

内 容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

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学习

8

56

 

 

64

2

钢琴演奏中级阶段的学习

8

56

 

 

64

3

钢琴演奏中高级阶段的学习

8

56

 

 

64

4

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学习

8

72

 

 

82

5

合计

32

240

 

 

272

五、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钢琴基础教程》韩林申 李晓平 徐斐 周荷君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10

辅助教材:

《拜厄》拜厄、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

《车尔尼599》、《车尔尼849》 车尔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3

《哈农》哈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

参考书目: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9

《巴赫创意曲集》巴赫、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

《克列门蒂钢琴小奏鸣曲集》克列门蒂、2000.6

《中国钢琴名曲30首》魏廷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11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贝多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3

《海顿钢琴奏鸣曲全集》海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2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莫扎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

六、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考试考核形式为舞台演奏。

 

《声乐基础》教学大纲

总学时:272 实验学时:208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一至五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声乐基础是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旨在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一般声乐作品的内容,并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胜任小学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对于主修声乐的学生,要求其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具备一定的声乐教学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的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一般学生能胜任中学音乐课声乐部分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逐步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1-1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

1-2辨别正确的有共鸣的声音

重点:掌握和理解气息的支持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难点:建立有利于歌唱的呼吸状态。

2章:气息控制训练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学习用气息支持声音

2-1学习用气息支持声音

重点:放松喉头、用气息来支持声音。

难点:改掉“喊”唱的习惯,用气息支持歌唱。

3章:喉头稳定、喉咙打开的发声训练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用稳定、积极开放的腔体状态来发声

3-1学习用稳定、积极开放的腔体状态来发声

重点:做到喉头稳定、打开喉咙发声。

难点:区别发声中的“积极”与“紧张”。

4章:自然声区的发声训练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自然声区的声音做到基本通畅、连贯

4-1巩固中声区

4-2使声音做到基本通畅、连贯

4-3克服发声中的不良习惯和明显的困难

重点:使声音做到基本通畅、连贯

难点:克服发声中的不良习惯和明显的困难

5章:规范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规范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5-1改正方言发音

5-2歌唱中力求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重点:咬字吐字符合歌唱的要求。

难点:咬字归韵的掌握。

6章:换声区的发声训练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在中声区稳定的状态下逐步扩展音域。

6-1逐步扩展音域

6-2平稳换声

6-3解决真假声打架的问题

重点:上下声区应统一、真假声不“打架”。

难点:声区转换的自如统一

7章:培养歌唱表达能力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分析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

7-1培养独立分析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

7-2培养音乐表现力

重点:通过吐字咬字及音色、音量的调整来正确表现作品。

难点:演唱表现力的培养。

8章:学习掌握运用演唱技巧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运用科学的演唱技巧来表现音乐。

8-1音色、音量、力度的变化

8-2演唱技巧

重点:声音有音色、音量、力度的变化

难点:把握和恰当地运用声音技巧,正确表现音乐。

三、实验

1、 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气息控制训练

15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2

喉头稳定、喉咙打开的发声训练

15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3

自然声区的发声训练

25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4

换声区的发声训练

25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5

培养歌唱表达能力

64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6

学习掌握运用演唱技巧

64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

[序号1].[气息控制训练]:学习歌唱正确的呼吸方法,掌握用气息支持声音。

[序号2].[喉头稳定、喉咙打开的发声训练]:学习用稳定、积极开放的腔体状态来发声,掌握科学的歌唱状态。

[序号3].[自然声区的发声训练]:巩固中声区的发声练习,使声音做到基本通畅、连贯克服发声中的不良习惯和明显的困难。

[序号4].[换声区的发声训练]:熟悉掌握逐步扩展音域,平稳换声。

[序号5].[培养歌唱表达能力]:培养独立分析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培养音乐表现力。

[序号6].[学习掌握运用演唱技巧]:熟悉音色、音量、力度的变化,掌握演唱技巧,培养学生能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表演出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并提高其自身音乐素养与创造思维。

3、考核方式

1)现场歌曲演唱

2)考核方式

a.成绩以歌曲演唱水平为基础予以评分;

b.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四、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272,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为208。

内 容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8

 

 

 

8

2

气息控制训练

8

15

 

 

23

3

喉头稳定、喉咙打开的发声训练

8

15

 

 

23

4

自然声区的发声训练

8

25

 

 

33

5

规范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8

 

 

 

8

6

换声区的发声训练

8

25

 

 

33

7

培养歌唱表达能力

8

64

 

 

72

8

学习掌握运用演唱技巧

8

64

 

 

72

 

合计

64

208

 

 

272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声乐演唱与伴奏》 江西高校出版社

2.参考书:

《中外声歌曲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声乐学基础》石惟正 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演唱与教学》徐小懿 上海音乐出版社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李晋媛 李晋玮 华乐出版社

《唱歌的艺术》赵梅伯 人民音乐出版社

六、课程考核

考试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考试采取现场演唱的方法进行。

 

《形体与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96  实践学时:32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形体舞蹈基础课程。

2.性质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自然体态,解放肢体、获得必要的技术、技能和规范的动作形态,了解并准确表达各民族的舞蹈特征。其目的与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气质与形体的美感,使学生对舞蹈有初步认识进而掌握舞台的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基本功

授课学时:22

基本要求:整个形体课当中贯穿始终本单元第一学期重点解决,以后的学期当中,在继续保持深入的前题下,进行其它单元的课程教学任务,使学生身体的坐、站、走自然状态得到有效的解决,以颈、胸、腰的三个弯曲点进行针对性、目标性的训练,让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有效控制的形体。

1-1地面开始,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认识并得以知觉。

1-2上把秆,在以躯干挺拔的前题下,进行对肌肉能力的训练,逐步过渡到控制,从手扶把到单手扶把。

1-3把下,以站好、站直的基础上,对身体单一部位,综合运用的控制训练。

1-4对身体各部位灵活性的训练,其中还包括体能,肌能的训练。(在把下完成)。

重点:使学生身体的坐、站、走自然状态得到有效的解决,以颈、胸、腰的三个弯曲点进行针对性、目标性的训练。

难点:让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有效控制的形体。

2章四大民族舞组合

授课学时:22

基本要求:首先学习少数民族民间舞,共开设藏、汉、维、蒙四大民族。通过学习少数民族舞蹈,利用四大民族舞蹈的特性,对学生进行分门别类,不同需要的训练,不光使学生的协调性得以解决,而要达到肢体语言与面部表现力的综合运用为训练目的,并对美的认识与追求。

2-1掌握四大民族的体态。手形、步法、神韵、气息。了解本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并在表现时要把握不同的风格、气质、情绪。

2-2利用所学知识、舞蹈中,绘塑人物形象,要表现人而不是组合的展示。

2-3空间的占领与运用。

2-4动作的规范,舞姿的优美。

2-5对四大民族礼仪的了解。

重点:学习少数民族民间舞,共开设藏、汉、维、蒙四大民族。

难点:四大民族舞蹈的特性。

3章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舞台表演能力

授课学时:20

基本要求:古典舞身韵,是我国经典艺术,其手眼身步法都非常讲究也十分细致,从专业需要的角度讲,传统的身韵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塑造古装人物形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含蓄表现方式一一掌握。

3-1对男、女生不同手形、手位、步法的掌握。

3-2对古典身韵组合中具备表演的发展路线。

3-3掌握舞蹈表演的基础原理。

3-4掌握一般性肢体表现的元素。

3-5掌握一般情结舞蹈、意境舞蹈的表演技能

3-6掌握表现性舞蹈、舞蹈戏剧、现代舞等当代舞种以表演技能。

3-7掌握舞剧表演、人物塑造的广法和技能。

重点:掌握各类舞蹈的风格特点

难点:形神兼备

实验

1、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基本功

10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2

四大民族舞组合

6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3

四大民族舞组合

4

基础类

必修

综合性

全班

4

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

12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

[序号1].[基本功]:使学生身体的坐、站、走自然状态得到有效的解决

[序号2].[四大民族舞组合]:学习四大民族舞蹈的特性

[序号3].[四大民族舞组合]:学习民族舞蹈组合

[序号4].[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掌握各类舞蹈的风格特点

3、考核方式

1)形体与舞蹈的综合展示,将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反复练习

2)考核方式

a.根据动作完成质量确定成绩;

b.考核成绩与平时练习成绩予以评分,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96,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32。

内 容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

基本功

22

10

 

 

32

2

四大民族舞组合

22

10

 

 

32

3

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

20

12

 

 

32

 

合计

64

32

 

 

96

推荐参考书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VCD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编 中央音乐教育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六、考试考核

每学年进行两次考试。

考试内容:考试采取统一上课内容进行。

学业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70%,实验课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16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三、四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构成的元素,音乐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掌握古典音乐和声逻辑特点,达到对主调多声部音乐的深入理解与全面掌握,为音乐创作、分析类课程以及演奏演唱、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 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 四部和声的声部关系及原位正三和弦连接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声部关系及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1-1纵向的声部关系

1-2横向的声部关系

1-3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重点: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难点:良好连接原位正三和弦

2章 三音跳进及同和弦转换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中的三音跳进、同和弦转换

2-1三音跳进

2-2同和弦转换

重点:同和弦转换

难点:三音跳进

3章 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授课学时:6

基本要求:平稳连接正三和弦第一转位

3-1平稳中的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3-2跳进中的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重点: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难点:跳进中的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4章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的连接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四六和弦用法

4-1经过四六和弦

4-2辅助四六和弦

4-3终止四六和弦

重点:终止四六和弦

难点:终止式的和声配置

5章 属七和弦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运用属七和弦

5-1属七和弦的解决

5-2属七和弦的预备

5-3属七和弦的转位

重点:属七和弦的运用

难点:正确运用属七和弦

6章 和弦外音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各种和弦外音的识别

6-1经过音与辅助音

6-2倚音与换音

6-3留音与先现音

重点: 和弦外音分析

难点:具体操作中和弦外音的判断

7章 副三和弦与副七和弦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副三和弦的运用

7-1上主七和弦

7-2导七和弦

7-2中三和弦与下中三和弦

7-4上主三和弦与导三和弦

7-5和声模进与持续音

重点:副三和弦及副七和弦的运用

难点:分析音乐中的副和弦、持续音

8章 变音体系、离调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重属和弦运用

8-1重属和弦

8-2副属和弦

重点:重属和弦运用

难点:分析音乐中的副属和弦

9章 近关系转调

授课学时:6

基本要求:一级近关系转调的具体操作

9-1一级近关系转调的类型

9-2一级近关系转调的具体操作

重点:一级近关系转调的具体操作

难点:分析音乐中的近关系转调

三、 实验

1、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

实验

类别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1

四部和声的声部关系及原位正三和弦连接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2

三音跳进及同和弦转换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3

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4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的连接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5

属七和弦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6

副三和弦与副七和弦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7

变音体系、离调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8

近关系转调

2

技术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全班

2、实验项目目的要求

[序号1].[四部和声的声部关系及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使学生了解声部关系及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序号2].[三音跳进及同和弦转换]: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中的三音跳进、同和弦转换

[序号3].[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平稳连接正三和弦第一转位

[序号4].[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的连接]:四六和弦用法

[序号5].[属七和弦]:运用属七和弦

[序号6].[副三和弦与副七和弦]:运用副三和弦与副七和弦

[序号7].[变音体系、离调]:重属和弦运用

[序号8].[近关系转调]:一级近关系转调的具体操作

3、考核方式

1)四部和声写作

2)考核方式

a.根据四部和声写作的水平确定成绩;

b.考核成绩以平时练习成绩为基础予以评分,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四、 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64,其中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6。

内 容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

四部和声的声部关系及原位正三和弦连接

4

2

 

 

6

2

三音跳进及同和弦转换

4

2

 

 

6

3

正三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6

2

 

 

8

4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的连接

4

2

 

 

6

5

属七和弦

4

2

 

 

6

6

和弦外音

4

 

 

 

4

7

副三和弦与副七和弦

8

2

 

 

10

8

变音体系、离调

8

2

 

 

10

9

近关系转调

6

2

 

 

8

 

合计

48

16

 

 

64

五、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材:冯鄂生等编著,《和声实用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苏]杜波夫斯基等编著,《和声学教程(增订重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

李志伟编著,《和声基础教程(上)》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杜晓十编著,《和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六、 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为笔试。

 

 

《中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8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目的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把握中国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时期音乐艺术的文化背景以及艺术特征,并对应欣赏各个时期,各个风格流派的代表性音乐,从而能够对各个时代的音乐文化现象、重要人物和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客观而准确评价音乐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 上古时期的音乐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上古时期的音乐的发展脉络,熟知上古时期的音乐的相关重要事件、重要音乐作品、重要音乐制度、音乐思想等知识点,能够对古代的音乐艺术作比较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1-1远古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

1-2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教育

1-3诗经与楚辞

1-4西周的八音分类法

1-5曾侯乙墓编钟,赏析音乐《楚商》(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1-6上古时期的音乐思想

1-7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

重点:八音分类法、曾侯乙墓编钟、上古时期的音乐思想

难点:西周礼乐制度

2章 中古时期的音乐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中古时期的音乐的发展脉络,熟知中古时期的音乐的相关重要事件、重要音乐作品、重要音乐制度、音乐思想等知识点,能够对古代的音乐艺术作比较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2-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赏析古琴曲《流水》、《碣石调-幽兰》、《酒狂》等。

2-2隋唐五代的音乐,欣赏《秦王破阵乐》、古琴曲《阳关三叠》

重点:汉代鼓吹、相合歌与相合大曲、魏晋音乐文化交流、燕乐大曲、唐代音乐机构、

难点:秦汉乐府、隋唐歌舞燕乐

3章 近古时期的音乐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近古时期的音乐的发展脉络,熟知近古时期的音乐的相关重要事件、重要音乐作品、重要音乐制度、音乐思想等知识点,能够对古代的音乐艺术作比较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3-1宋元音乐,欣赏词调歌曲《杏花天影》、古琴曲《潇湘水云》;戏曲唱段《窦娥冤》

3-2明清音乐,《朝元歌》、《阳春》,琵琶曲《十面埋伏》、京胡与乐队《夜深沉》

重点:姜白石艺术歌曲、元杂剧、诸宫调、四大声腔

难点:元杂剧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

4章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近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大致脉络,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发展、演变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并能够熟记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

4-1社会历史背景简介

4-2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

4-3传统曲艺音乐的发展

4-4传统民族器乐的发展

4-5传统民歌的发展

赏析京剧片段《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一些近代救亡运动歌曲。

重点:京剧的发展、传统民族器乐的发展

难点:戏曲改良运动、传统曲艺音乐的发展

5章 近代音乐思潮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近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大致脉络,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思潮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对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发生的各音乐文化现象有较清晰、具体的认知,并能够熟记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

5-1乐歌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5-2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音乐文化思潮

5-3“左翼音乐”运动和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5-440年代延安音乐家及以“民歌研究会”等团体的音乐活动

重点:“左翼音乐”运动、新秧歌运动、民歌研究会、“新歌剧”、

难点:对如何建设我国新音乐文化的不同认识

6章 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近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大致脉络,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辉煌成就以及经验教训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对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发生的各音乐教育现象有较清晰、具体的认知,并能够熟记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

6-1普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6-2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6-3社会音乐教育与师范音乐教育

重点:北京国乐改进社、国立音乐院、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乐会

难点:学堂乐歌运动

7章 近代音乐作品的创作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近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大致脉络,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家、音乐创作的辉煌成就以及作品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并能够熟记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

7-1学堂乐歌阶段音乐作品的创作

7-2二十年代的音乐创作

7-3三四十年代的音乐创作

赏析学堂乐歌,秧歌,歌剧等

重点:李叔同的音乐创作、赵元任的音乐创作、刘天华的音乐创作、黎锦晖的音乐创作、黄自的音乐创作、江文也的音乐创作、贺绿汀的音乐创作、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难点:近代秧歌剧与歌剧的创作

三、 实验

1、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

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上古时期的音乐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2

中古时期的音乐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3

近古时期的音乐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4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5

近代音乐思潮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6

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1

基础类

必修

验证性

全班

7

近代音乐作品的创作

2

基础类

必修

综合性

全班

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

[序号1].[上古时期的音乐]:了解我国中古时期的音乐的发展脉络,熟知中古时期的音乐的相关重要事件、重要音乐作品、重要音乐制度、音乐思想等知识点。

[序号2].[中古时期的音乐]:了解我国中古时期的音乐的发展脉络,熟知中古时期的音乐的相关重要事件、重要音乐作品、重要音乐制度、音乐思想等知识点。

[序号3].[近古时期的音乐]:使学生了解我国近古时期的音乐的发展脉络,熟知近古时期的音乐的相关重要事件、重要音乐作品、重要音乐制度、音乐思想等知识点。

[序号4].[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学生了解近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大致脉络,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发展、演变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理解。

[序号5].[近代音乐思潮]:对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发生的各音乐文化现象有较清晰、具体的认知,并能够熟记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

[序号6].[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发生的各音乐教育现象有较清晰、具体的认知,并能够熟记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

[序号7].[近代音乐作品的创作]: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家、音乐创作的辉煌成就以及作品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并能够熟记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

3、考核方式

1)练习视唱:论文考核

2)考核方式

a-根据论文写作水平确定成绩;

b-考核成绩以平时练习成绩为基础予以评分,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四、 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64,其中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8。

内 容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

上古时期的音乐

8

1

 

 

9

2

中古时期的音乐

8

1

 

 

9

3

近古时期的音乐

8

1

 

 

9

4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音乐

8

1

 

 

9

5

近代音乐思潮

8

1

 

 

9

6

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8

1

 

 

9

7

近代音乐作品的创作

8

2

 

 

10

 

合计

56

8

 

 

64

五、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田可文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吴钊 刘东升著《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廖辅叔编著《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

李纯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

陶亚兵著《中西音乐交流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夏滟洲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张静蔚编《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六、 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为笔试。

 

 

《外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8

适用对象: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大纲主撰人:谢友超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将以风格为线索,通过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对音乐本体的解析,使学生清楚地了解

西方音乐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并进而获得良好的审美经验和“价值判断”能力。另外,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本课程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日常授课,使学生可以从声文图谱等各个方面较为立体的认识音乐史。

二、 教学内容及要求

1章:远古时代的音乐文化(BC12世纪~AD5世纪末)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了解古希腊的音乐形式、古罗马的音乐生活;掌握古希腊的乐器、戏剧、音乐理论; 分析古希腊音乐与古罗马音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1古希腊音乐文化述略 ;

1-1-1古希腊文明概况;

1-1-2古希腊文化艺术成就;

1-1-3古希腊音乐文化;

1-1-3-1古希腊音乐文化概况;

1-1-3-2古希腊音乐文化的实践方式;

1-1-3-3古希腊音乐理论研究;

1-1-3-4古希腊调式音阶与记谱法。

1-2古罗马音乐文化;

1-2-1古罗马文明概况;

1-2-2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发展;

1-2-3早期基督教音乐。

重点:古希腊的音乐调式、形态;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难点:古希腊的音乐调式、形态。

2章:中世纪的音乐文化及宗教音乐赏析 (AD4世纪~AD15世纪中)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了解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掌握中世纪单声歌曲的名称和特点;掌握法国“新艺术”及其音乐特征、中世纪器乐;熟练掌握复调音乐的诞生。

2-1中世纪历史、社会型态综述;

2-2中世纪音乐文化

2-2-1格里高利圣咏;

2-2-2中世纪调式体系与记谱法;

2-2-3中世纪后期格里高利圣咏的继续发展;

2-2-4复调音乐的兴起与早期发展;

2-2-5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2-2-6中世纪的乐器;

2-3“新艺术”(法、意)——连接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桥梁。

重点: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分类及特点。

3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15世纪~16世纪末)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概况;了解产生乐派的背景、风格、特点。

3-1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

3-2音乐史中“文艺复兴”的涵义与分期;

3-3音乐文化主要成就分述;

3-3-1尼德兰乐派的复调艺术;

3-3-1-1英国学者复调艺术的影响与勃艮第乐派;

3-3-1-2十五世纪的法—弗兰德乐派(奥克冈、若斯堪);

3-3-1-3十六世纪的法—弗兰德乐派的发展(拉索);

3-3-2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与新教圣咏;

3-3-3反宗教改革与罗马乐派的创作;

3-3-4威尼斯乐派;

3-3-5十六世纪各地区的多声部世俗歌曲;

3-3-6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与早期的器乐曲体裁。

重点: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下所产生的各个乐派的风格特点。

难点: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下所产生的各个乐派的风格特点。

4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及作品赏析(1600~1750)

授课学时:10

基本要求:掌握巴洛克时代的音乐特点及创作风格,了解其代表性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4-1时代概述;

4-2音乐史中“巴洛克”一词的涵义与主要特征;

4-3巴罗克音乐文化成就分述;

4-3-1歌剧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4-3-1-1从弗罗伦萨歌剧到威尼斯歌剧乐派;

4-3-1-2那波里歌剧乐派与正歌剧体裁的定型;

4-3-1-3欧洲其它地区的歌剧发展;

4-3-2协唱风格与巴罗克时期的大型声乐套曲体裁;

4-3-3巴罗克的乐器与器乐体裁;

4-3-4巴罗克晚期的音乐大师;

4-3-4-1 J. S. 巴赫的生平与创作(音乐赏析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十二平均律》);

4-3-4-2 G. F. 亨德尔的生平与创作。

重点:巴洛克时期创作的音乐特点,巴赫的音乐创作特点及其作品赏析。

难点:巴洛克时期创作的音乐特点。